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ofo開鎖后立即報修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ofo開鎖后立即報修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ofo開了怎么結算?
一般騎共享單車開鎖都要用手機進行掃碼,掃碼時會提示你打開手機藍牙的功能。通常這一系例操作就對你和這輛共享單車進行了雙重定位,你騎行的時間和騎行的公里數就是你需要支付的費用。
騎行結束后鎖車,系統就會顯示你總共要支付的費用和明細了
一部手機可以同時開鎖多輛ofo單車嗎?
我不止一次地掃過已經開鎖的ofo(別人忘記關鎖了),同樣可以掃,不影響使用。 我沒鎖的ofo同樣也被別人掃過,一旦其他人掃碼且使用后,前一個用戶會自動結束用車。
ofo小黃車開了發布會,公布了新的智能鎖,比一般鎖有哪些優勢?
筆者從新聞媒體方面了解到,ofo小黃車在9月26日那天,召開了發布會,宣布推出最新款共享單車ofo 小黃蜂,NFC智能鎖以及與中國電信、華為共同研發的NB-IoT物聯網智能鎖。
發布會上,ofo還正式發布了首款NFC智能鎖。該鎖不僅使用了藍牙、NFC、GSM三種通信方式,還實現了手機貼近解鎖??磥韔fo在智能鎖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新的智能鎖,和目前市面上的二維碼開鎖方案相比,其優勢非常明顯。NFC智能鎖的用戶體驗感覺好,NFC技術可實現一貼即開,大大簡化了解鎖步驟;數據方面的話,支持信息離線傳輸,車鎖與手機之間無需網絡便可實現信息的交互;在安全性方面,NFC技術擁有雙向鑒權、數據加密等手段,更具極高安全性。
筆者認為,ofo共享單車的升級,已經更智能、更安全、更綠色了
ofo共享單車曾經E輪融資為何三年失敗破產消失了呢?
ofo的發展到結束確實值得深思,從數據上看,ofo后臺等待退還押金的人數曾有將近1600萬。以每人99元或199元押金計算,待退押金規模在16億-32億元之間!
ofo的衰敗不能僅僅從一個方面來思考,是多重因素共同造成的,接下來我從內因和外因兩個大方向分析一下。
一、內因
創始團隊對形勢的盲目樂觀,記得在2018的一次采訪時,創始人戴威曾信心滿滿地表示,ofo必然會是行業內首家實現盈利的共享單車平臺,當時的豪言是ofo未來能做到1天5000萬單。
但是不得不說,這哥們著實是對市場行情有些盲目樂觀。因為在實踐過程中,情況遠非他預想的那么美好,主要原因如下:
- 單車損壞率超乎想象,大大抬高了維修成本。
- 各個平臺通過價格戰來爭奪市場,大額的補貼顯然擠占了盈利空間。
- 投放量的迅速擴張,讓平臺內部與上游廠商應接不暇,由此導致運營管理成本的激增。
- 諸如廣告變現等潛在盈利點表現并不盡如人意。(PS:其實這些問題同樣也是其他平臺面臨的共性問題)
再后來呢,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發生了變化,他的競爭對手們相繼離場,就連當時ofo的頭號勁敵摩拜也停止了粗獷式經營,但是ofo依然在忙于融資擴張,所以“寒冬”降臨的同時又沒辦法被收購,就只能靠自己經營造血了,但為時已晚了。
外因
關于外因,與其說是ofo自己繞不開的因素,倒不如說是整個共享單車的困局,那就是這一切背后的“資本方”,如果不是天使投資的第一筆資金,共享單車可能都無法問世,同樣,如果不是多輪資本的持續投入、輸血燒錢,可能我們也無法見到滿大街的單車。
其實資本從誕生那天起就是為了逐利的,而面對共享單車這個異軍突起的風口與新的流量入口,各路資本神仙當然會爭先恐后的入局了。
其實,“燒錢”本就是戰備競爭的唯一手段,所以在資本的助推下,共享單車逐漸走向了一個“瘋狂融資→造車→投放→再融資→再造車→再投放”的死循環。
這也就導致參與者的競爭模式也變得極其簡單粗暴,那就是爭奪市場的頭一把交椅,無限度融資,再燒錢造單車投放到市場中去,這種模式只會讓共享單車平臺的模式越來越重,直至成為企業發展的負擔。
當然,ofo也不會例外,本身未實現造血功能,同時又對資本過度依賴,這就難免使其成為各方資本拉扯與博弈的犧牲品,從而錯過了合并與被收購的最佳節點。
三、寫在最后
風口過后,只剩一地雞毛,內因也好,外因也罷,作為一家企業,盈利才是永恒的追求,然而對于共享單車平臺來說,虧損卻已成常態!而這也便成為了行業衰落的直接推手。
其實,共享單車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共享經濟”,種種跡象都表明了它租賃經濟的本質。
既然是租賃,常識告訴我們,必須要有足量的實物作為保證,上文已經提到,為了快速搶占市場份額并獲客,共享單車平臺拼了命地燒錢購買更多的單車,進而投放到城市的各個角落,但由此導致生產成本、運營成本、人力成本的長期居高不下疊加繼續融資遇冷,最終導致ofo失敗。
希望本文對您有幫助。
任何的公司、任何的項目,融資的次數并不能完全代表這個項目的好壞。對于共享單車來說,盈利模式的匱乏是共享單車最大的問題。
但是,對于資本方來說,炒熱概念然后轉賣股份就能夠有錢賺,虧的只會是最后接盤的那個人或企業。在資本的推動下,ofo自然也就一輪又一輪的融資,除了創業者外,資本方自然是一輪以一輪的套現離開,而最后只剩下了滿地的債務留給了戴威和最后的接盤俠。
我曾經分析了一下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我們現在先拋開押金,計算一下共享單車的收入
共享單車的收入其實只有騎行的租金,盈利模式的匱乏可以說是共享單車的最大問題。當然,很多人說共享單車可以有車身廣告,可以有APP廣告。但是我們實際運營后會發現,車身廣告很難能夠投入運營,因為廣告其實有一個時效性的。
例如:肯德基現在除了新漢堡或者活動,肯德基開始打廣告,但是活動結束,新品下市以后,這個廣告一定要撤除,不然就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但是ofo自己連車在哪里都不知道,這樣的話,車身上印刷廣告后,要去除廣告就是很大的問題。因此,這種廣告對于投放方來說有潛在風險,不可行。
而APP廣告也是,使用ofo APP的用戶并不會長時間停留在APP中,這個和社交、咨詢APP有先天的不同,因此,投放ofo APP的廣告轉化率非常低,沒有太大價值。
那么在只有騎行租金的情況下,我們來計算一下一輛車的收入,一輛車假設每天被騎4次,一次假設1元,其實就是4元錢,為什么要假設4次呢?其實騎共享單車的用戶大部分是上班族,主要是在地鐵公交站到公司和家之間的往返,通常一個人是2次,加上2次的其他騎行概率,也就是4次,而我們假設月卡也是被包括在了這4次中。
由此,一輛車一天可以收入4元。
那么成本呢?
ofo的運營成本其實是最主要的成本,由于共享單車在城市里面亂停亂放,成為了一個城市治理問題,因此每個共享單車運營商都請第三方公司來清理這些亂停亂放的單車,我們假設每個單車每天有0.5元/天的運營成本。然后就是通訊成本了,共享單車的電子鎖,GPS定位都是需要2G通訊的,但是ofo由于有很多的機械鎖,我們平均一下,算少一些,就算0.2元/天吧。
這些完了以后,我們就需要算系統成本了,一個能夠管理幾百萬輛共享單車的物聯網系統是個龐然大物,因此,這個系統轉換到一個單車上,再加上技術人員的費用,至少也是0.5元/天。
那我們計算一下,4元收入,1.2元的成本,每天一輛車就是2.8元的利潤??瓷先ネΣ诲e的,但是ofo的造車費用大概是399元/輛,但是一輛車的平均壽命不到半年(我們算180天),期間還會有因為車里問題產生的維修費用?;旧?,一輛車平均一天的維修保養費用都不會低于1元。
1.8*180-399=-75元。也就是說ofo每投入一輛車,就凈虧損75元。
為啥虧那么厲害,ofo還能夠運營如此之久呢?
因為ofo是把用戶的押金用來擴張自己的市場,雖然自己不斷的虧損,但是由于用戶沒有退押金,所以ofo還能夠撐得下去。但是隨著虧損越來越大,投資人都套現走人,而套走的其實就是用戶的押金,用戶的押金被套現了,ofo沒有錢在支持自己的運營,自然就只有倒下了。
因此,有時候我們再看ofo退不出押金的時候,我們應該看看當初的那下資本家們。他們把ofo推到了一個風口上,給了ofo大量的金錢,雖然ofo虧損嚴重,但是卻形成了巨大的押金池。
最后,資本撤走,拿走了這些押金作為自己的投資回報,留下的就是一地的雞毛,一個ofo的墳墓,一大群退押金的用戶。ofo為什么消失了?因為缺乏盈利模式,因為資本的無情。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ofo開鎖后立即報修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ofo開鎖后立即報修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