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蒼山縣開鎖電話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蒼山縣開鎖電話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你喜歡哪首描寫元宵節的詩?
又是十五鬧元宵,敲羅打鼓好熱鬧。男歡女跳喜開眉,長輩拍手哈哈笑。咆含兒孫滿街走,鶯歌燕舞樂陶陶。舞獅舞龍把青采,大街小巷火閃耀。心想唱歌唱未來,華夏盛世換新貌。
引言:
元宵節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個節日也稱“元日”——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同時這個節日又稱為“上元節”。依據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明月高懸,人們張燈結彩,街燈萬盞,觀花燈、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詩詞意境與元宵節:
據史料記載,時至唐宋元宵放燈的習俗已蔚然成風,盛況空前,那時的節日氣氛好,絕不亞于現在情景,火樹銀花,花團錦簇,夜色絢爛。
唐代詩人崔液的《上元夜》詩曰: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這是老百姓心中的元宵節,平凡而富有詩情,也道出了廣大百姓對于節日的態度。
最為著名的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所述: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既是文學作品,更是一幅生動的上元節風情畫卷,他具體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都市元宵佳節花燈如晝,游人如織,通宵歌舞的盛世美景,盡收眼底。
時至清代元宵節,廣大勞動人民還有“舞火把”、“火球、火雨”北方伴有舞龍舞獅,沿街祝福討賞的習俗,祈求來年的福祿如意,財運亨通。這時的元宵節已經不是達官貴人的專利,早已落如尋常百姓生活。
清代詩人,書畫家姚元之《詠元宵》詩云:
花間蜂蝶趁喜狂,寶馬香車夜正長。
十二樓前燈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
簡潔流暢,明快清新,白描手法,這又是另外一幅元宵節畫面,靜中有動,生動別致。
最能表達個人在元宵節情思詩,明朝一代才子唐伯虎的《元宵》,更具人氣和貼近生活。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在中國古代,由于受封建禮教,“三從四德”傳統的束縛,女人都是“足不出戶,三步不出閨門”,約定俗成,只有到了“元宵節”和“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才可以出來,名正言順地拋頭露面,賞月觀燈,和自己心儀的男子幽會。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元宵節”無論從表象還是內涵,比中國傳統的“七夕”更有資格稱為中國傳統的“情人節”。充滿詩情畫意,浪漫色彩的元宵節,讓人們情不自禁地與甜蜜愛情連在一起。
在歷朝歷代的文學作品中,有不少是借“元宵節”來抒發兩情相悅,彼此愛慕、感懷思念,傾訴相思之情的,而且涌現出最為流傳后世的兩首詩詞。
其一為: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抒寫了在元宵之夜,對情人的思念之苦。
其二,就連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寫到元宵夜時,筆觸也變得纖細柔和,大有猛虎細嗅薔薇的感觸“鳳簫聲動,玉壺光轉”的喧囂過后,“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當然,元宵節除了觀燈,還有最令人心儀和神往的莫過于“吃元宵”,即吃湯圓。這一點宋代周必大在《元宵夜煮浮圓子》詩中云: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既滿足了口福,也隨了人愿,何樂而不為?最后我也預祝?天下所有的好人——團團圓圓,事事如愿!
附自己原創作品,同時感謝悟空問答平臺!
【浣溪沙?湯圓】
作者/兵法天下
尤愛浮沉霧海中,云團絨雪兩相逢。
月波碧碗玉玲瓏。
歡聚品嘗馨逸遠,眷思縈戀意籠蔥。
原來滋味是鄉情。
備注:欽定詞譜,新韻,步韓偓體。
【溫馨提示】原創不易,敬請關注!
你喜歡哪首描寫元宵節的詩?
古往今來無數描寫元宵節的詩。那你喜歡哪一首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這些古詩吧。
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隋煬帝楊廣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幡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
僅僅幾句話就把當時元宵節的盛況描寫得淋漓盡致,絕不亞于我們現在逛的廟會。
元宵
明: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塞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比良辰。
寫出了農村過元宵節的熱鬧場面。
正月十五夜
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崔。
記錄了鼎盛時期唐朝的元宵佳節觀燈的景象,徹夜燈火輝煌,京城馳禁,整個城池成了歡樂的海洋。
汴京元夕
明: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姫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作者觀看汴京元宵節的盛況時所作。以形象精妙之筆,描繪了月夜戲曲演唱的熱鬧景象。
元夕無月
清:丘逢甲
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無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這首詩是作者在故鄉臺灣被割讓三年后的一個元宵節晚所寫,表現了思鄉又不能回的悲苦心情。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描寫元宵節做元宵賣元宵。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描繪了元宵節佳節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鵲橋會”,華燈初上人來人往正是約會的好時節??。
元夕影詠冰燈
清: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描寫了元宵佳節看煙花觀月影及愉悅的心情。
除了以上這些描寫元宵節的詩外還有很多,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隋煬帝楊廣的那首《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楊廣不是一個好皇帝,荒淫無道,陰險,殘暴,好色弒父。如果把這些荒唐的事放在一邊,如果他不是一個皇帝的話,你會發現他倒是一個好的詩人。后人評價隋煬帝的詩風“麗而不艷,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風,雅語之氣”。和其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的詩風對后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些佳句常被后世詩人模仿,比如《野望》(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暗消魂)這首詩,宋代詞人秦觀在他的名作《滿庭芳》中幾乎完全襲用,元代著名詞家馬致遠有一首《天凈沙.秋思》也受其影響。還有著名的詞牌《水調歌頭》也是楊廣創造的,而后世用這個詞牌名填寫的好詞不計其數。隋煬帝這首《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僅僅幾句話就把元宵節天上地下的景況描述的淋漓盡致,不禁讓你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簡單易懂,用字精練。僅僅個人見解不足之處敬請諒解。圖片來自網絡。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歐陽修
想想去年元夜之時,花市上燈光如同白晝。情人相約在月上柳梢頭黃昏之后。那時是多么浪漫啊。
沒想到再過一年還是這個元夜時,月與燈依舊。再也見不到去年的情人,思念情人流下的淚水,打濕了春衫的衣袖。
重讀歐陽修這首詞,讓我想起了自己,成家后幾十年,以前因為家里窮,后來因為家事不斷。因為離家遠等原因,只回過幾次家鄉,如今正是春節期間,我與弟弟妹妹相約用手機視頻,看到對方頭上都長了很多白發,心里感慨萬千。真是歲月不饒人啊,一晃我們都到了年過半百的年紀。
弟弟妹妹都邀請我,明年回家吧,回來玩玩,我連連點頭。好啊好啊,到時一定回去和你們一起過春節,再看看自己出生的故鄉。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蒼山縣開鎖電話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蒼山縣開鎖電話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