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溧陽搬家搬廠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溧陽搬家搬廠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為什么候景一千多人就滅亡了梁朝?
侯景是羯族人,原本時東魏高歡的悍將。雖然生性殘忍,但有著出色的軍事才能,擔任河南道大行道,擁兵十萬,專治河南,實力雄厚。高歡死后,高澄繼位。候景與高澄不睦,曾揚言“王在,吾不敢有異,王無,吾不敢與鮮卑小兒共事”。高歡死后僅數日就先后與西魏宇文泰和南梁聯系,謀劃造反。但最終被自己的老師東魏名將慕容紹宗擊敗。
侯景僅帶800多殘兵逃到了南梁。梁武帝把候景安置在壽陽。這時,東魏向南梁表示了不愿進一步擴大事態的意圖,尋求與梁議和。梁朝內部經過一番討論,接受了對方的提議,向東魏派遣和平使節。梁與東魏的議和,無異于將侯景逼入了死角。于是,候景串通對梁武帝心懷不滿的臨賀王蕭正德,僅率兵一千左右士兵渡過長江,于548年十月二十二日,對建康發動突襲。最終攻破建康,梁武帝被活活餓死。
梁朝作為與東魏、西魏并列的大國,被候景以一千左右的兵力攻破都城,原因在于:
首先,在于南梁承平日久,社會腐化嚴重。因北魏分裂,無暇顧及江淮,南梁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迅速,梁武帝沉迷佛教,廢弛朝綱,多次舍身出家。士大夫上行下效,爭尚空談,不習武事。生于同時代的顏之推的記載,當時人們羸弱不堪,“從未騎過馬,一看到馬嘶鳴跳躍,就驚慌害怕,以為是老虎”。而建康在上一次被卷入戰亂則是在梁武帝攻陷南齊時,也已經過去了五十年,建國功臣大多作古,后輩武將被分派到各地鎮守,建康城內官員,大多不習戰陣,候景的襲擊也讓城內格外混亂。
其次,梁武帝晚年政治昏庸,已經八十四歲,在位四十六年。他對待皇族和官員名為寬容,實為縱容,比如,臨川王蕭宏曾經擔任對北魏作戰的主帥,卻臨陣退縮,拋下部隊徑自回到自己的封地,導致梁軍大敗。武帝卻很寬容,非但沒有問罪,仍對他委以重任。有傳言說蕭宏私藏兵器圖謀造反。為此,武帝親自查看沒有發現武器,卻發現三億多錢和滿庫的綾羅綢緞,非但沒有責備反而說道:“汝生計大可!”隨后又高興地暢飲起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例子說明,伴隨著寬容的“仁政”而出現了皇族、親信等人的放恣和專權,武帝卻不加追究。但是,對底層民眾卻恰恰相反,徭役繁重,犯法連坐,老幼不免;一人逃亡,舉家罰做苦役。人民紛紛逃亡或奮起反抗,各種規模的農民起義接連不斷。侯景之亂前夕,更是達到“人人厭苦,家家思亂”的嚴重地步。侯景利用當時南梁士族與寒族的矛盾,下令釋放了大批奴婢,這不僅為他增加了兵源,也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老百姓,為他的叛亂成功提供了一定的群眾基礎,候景軍隊從最初800人到8000人最后達十萬人于此分不開的。
第三,梁武帝用人不明,雖然合州刺史蕭范、大將羊鴉仁多次報告,但梁武帝和寵臣朱異都不加以重視。侄子蕭正德在候景叛亂之初就與候景勾結,但卻被梁武帝任命為平北將軍、都督京師諸軍事,防守長江。而蕭正德征集了幾十艘大船,供侯景軍渡江。侯景軍隊進抵達后,蕭正德大開宣陽門,迎接侯景軍入城,建康守將庾信、王質、蕭大春、謝禧等均不戰而逃。侯景未遇激戰就連下東府城、石頭城,于是進圍臺城,開始大舉攻城。
第四,軍事上的接連失利。不可否認候景杰出的軍事才能,在反叛中的作用。候景善于用奇,料敵機先,充分利用敵人的弱點,抓住宗室偽飾勤王、頓兵不戰和援軍將帥懼戰自保、互相猜忌,梁軍士氣泄沓、沒有正面打硬仗的戰斗力等有利條件,集精兵銳卒,攻敵要害,速戰速決,化弱為強,未戰已先勝敵一籌。建康之戰充分體現了侯景戰術靈活、用兵詭譎的特點。建康城外的勤王軍隊與候景軍隊大戰,候景利用大霧時機,大敗勤王軍隊,殺死韋睿之子、衡州刺史韋粲,殺得大都督柳仲禮幾乎喪命,從此拒不出戰。雖然援軍人數眾多,但由于方面各方相互猜忌、各懷鬼胎,無法統一指揮,其中甚至還有與侯景軍串通,或與侯景軍一樣熱衷于掠奪的軍隊。因此,本來為援軍的到來而歡欣鼓舞的民眾,立刻感到非常失望。在臺城內,大將羊侃以一人之力苦苦支撐臺城,把臺城守御的固若金湯,成功抵御了候景多次進攻,但是因為積勞成疾,在臺城去世。羊侃去世不久,臺城就被攻破。梁武帝陷入候景之手。
攻占建康城后,侯景自封為大都督、錄尚書事、使持節、大丞相、王如故,掌握梁朝廷大權。他廢蕭正德為侍中、大司馬。后來,又別出心裁地自封宇宙大將軍、都督六合諸軍事,不久又開始稱帝。不久被王僧辯和陳霸先擊敗,在逃跑中被羊侃之子殺死。
首先,要糾正題主的一個錯誤概念,那就是侯景并非只有1000人兵力。侯景降梁以后,因為出身問題,想要求婚于王、謝名門提高社會地位,請梁武帝做媒,然而梁武帝嫌棄他門第不夠而拒絕了。梁武帝的拒絕傷害了侯景的感情,也讓他充分認識到在門閥勢力強大的梁朝,想要出將入相,自己的出身就決定了完全是癡人說夢。
于是侯景打算叛變,他在壽陽首先是廢除了梁朝盤剝百姓的市場稅和田租,使得百姓都來參與叛軍,等到準備充分后,他起兵于壽陽,而起兵時的總兵力是達到了8000人的。
雖然侯景最后兵敗被殺,但侯景之亂使得梁朝四分五裂,名存實亡。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局面,跟梁朝的政治情勢有莫大關聯。
我們知道,自東晉衣冠南渡后,王與馬公天下,喬遷到江東的北方士族成為了主導南朝的政治力量,他們依托九品中正制壟斷政治,盡管后來東晉被寒族劉裕所取代,但歷經宋、齊兩朝,到了梁朝士族政治的影響力仍然強大。齊、梁的建立者本身就是喬姓士族的代表之一蘭陵蕭氏。
寒族的總體地位在這一時期依舊地下,并未進入真正的統治階層。而這些寒族的中堅力量,主要是江東土著大地主,他們經濟實力不弱,但苦于政治地位不高,無法插足任何領域。
侯景之亂,給江東庶族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機會。公元547年,侯景攻占建康,對南朝門閥士族予以了沉重的打擊,梁武帝也憂憤而死,混亂的局勢被江南庶族地主以及少數民族豪酋們利用,或擁兵自重,割據一方,或以勤王討伐侯景為名,由地方土豪上升為地方長官,或本無賴之徒驟然而得以提拔將領,徹底打破了門閥政治的規則。
這些人在討伐侯景的過程中,被授予官職,成為了梁末以及后來陳王朝的統治集團中的成員,使得過去那種由門閥士族地主壟斷政權的狀況一去不復返。而這個時候被打破的統治集團內部,已經無暇顧及這些人的出身,只要是掛著勤王名義的勢力,都想是抓到救命稻草一般加以提拔,這樣就給庶族地主的崛起創造了一個廣闊的空間。
當時的各地豪強庶族地主們,普遍在地方上,以自衛為名義,建立起軍事堡壘,訓練士卒,實際上是增強自己在地方上的軍事實力,從而獲取政治社會地位。
同時侯景之亂對梁朝門閥政治集團統治核心的三吳地區經濟造成了極大的打擊,這一地區的經濟迅速衰落,而那些沒有經歷戰亂的地區經濟情況迅速上升,比如東陽郡成為陳霸先(陳武帝)平定會稽的給養基地,這些遠離戰亂的地區,在經濟實力的保障下,軍事實力不斷膨脹,自然就會出現割據一方的局面。
在“侯景之亂”的催化作用下,南朝崛起了一大批庶族地主階級,正是這些庶族地主們,成為了滅亡梁王朝的中堅力量。實際上,侯景之亂就是早已不滿、蟄伏日久的庶族地主們奪取政治權力的最好的借口。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溧陽搬家搬廠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溧陽搬家搬廠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